<dd id="fakg2"><track id="fakg2"></track></dd>

    1. <em id="fakg2"></em>
        <tbody id="fakg2"><center id="fakg2"></center></tbody>
        1. 往期雜誌查閱
          按總期數:第
          按年份期數:
           首頁 > 財經透視 > 正文
          外媒觀察:節省成為中國年輕人的新酷
          ■ 本刊記者?莊紓 [第3527期 2022-09-30發表]

          ▲通過消費支出拉動經濟增長一直是中國經濟結構性轉型的目標。圖為上海豫園商城為激發文化消費潛力舉辦的國風主題表演。(新華社圖片)

          近期,路透社報道了對中國年輕人中興起的一股新潮流的觀察,在新冠影響下,全球經濟下行,節儉在中國年輕人間成為一種新的潮流,他們甚至賦予了這種潮流一個名字,“精致摳”。

          據路透社採訪,在新冠之前,39歲的上海營銷顧問Doris Fu為自己和她的家人設想的理想未來圖景是:新車、更大的公寓、周末美食和熱帶小島上的假期。

          相反,就像眾多20多歲和30多歲的中國年輕人一樣,她在突如其來的疫情、青年失業率高和房地產市場步履蹣跚的情況下,開始盡可能地削減開支和儲蓄現金,節省下美甲和美髮以及奢侈化妝品的高額開支,加入了“精致摳”的熱潮。

           

          分享“十元餐”,向長輩們看齊


          中國的老一輩們對經濟起飛前的蕭條歲月的記憶使他們更傾向於儲蓄,而在工資上漲、信貸寬鬆和網上購物推動的消費主義日益狂熱多年之後,中國年輕人向節儉的轉變讓他們更接近於他們更為謹慎的父母。

          不得不說,當年輕人開始“精致摳”,連大爺大媽都得自嘆不如,甚至將展示節儉變為了一種潮流。秉承“獨摳摳不如眾摳摳”的意識,他們不忘借助社交平臺“以摳會友”,分享省錢經驗。

          據《北京青年報》報道,3個月前,月薪5000元的辣醬(網名)開始挑戰“10塊錢做一頓飯”,在生活方式應用小紅書和流媒體網站嗶哩嗶哩上發布了100多個關於如何製作10元(1.45美元)晚餐的視頻。在視頻中,為計算食材花費,她記賬精確到小數點後一位。以第94頓為例,一餐豆腐粉絲煲,一共花了7.7元。

          在近40萬瀏覽量的一分鐘視頻中,她用粉色砧板和粉色電飯煲炒了一道4元巴沙魚片、5元冷凍蝦和2元蔬菜製成的菜。該系列視頻,引來了近10萬粉絲的圍觀,並得到越來越多人的效仿。


          “低消費研究所”“所長”的低消費觀


          在豆瓣上,一個名為“低消費研究所”的小組已經擁有15萬名成員。通過踐行低消費主義,組員們重新思考自己與生活的關係。群主“小松悠”,又名楊君(音譯),自稱在新冠前深陷信用卡債務,她在接受路透社採訪時說,“COVID-19讓人們感到悲觀,你不能像以前一樣,把賺的錢花光,下個月再賺回來。”她說她現在還清了債務。”路透社形容她是一位28歲的“老人家”。“小松悠”去年年末還在“澎湃問吧”上回答網友們關於低消費理念的提問。

          小松悠認為,與老一輩的省錢攢錢不同的是,年輕人的精致摳並不是沒有經過思考的、只在意數字的,這種不能讓生活更加舒適,而是讓消費服務於自己的生活,給自己帶來真正的幸福而非一次性的快感。她敦促大家重新思考消費和低消費的目的。

          伴隨著省錢、降低物欲等話題的,是近年來很火的“斷捨離”。小松悠表示,通過收納整理開始認清自己的消費模式,有時候我們是因為情緒不好才會衝動消費,而房間越亂東西堆積越多心情也往往也越不好,在精簡物品的過程中了解必需品,及時阻斷這種惡性循環。“低消費很可能是看上了一個一千塊的東西最後發現完全不需要。”她說。

          對於疫情狀態下,低消費是否是生存的最佳拍檔等問題,小松悠雖然稱“最佳”這個詞可能擔不起,但仍認為“確實有許多人在疫情襲來的時候選擇低消費。疫情初期,很多人的工作都停擺了,收入減少,不得不選擇低消費。”小松悠稱,疫情只是比較大的背景,我們日常也會面臨各種突發事件,低消費一方面可以讓自己的生活狀態更加精簡輕盈,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儲存一定資產來應對風險。

          也有人引述“會花才會賺”的理念質疑說,省錢真的能幫助提升財富嗎。對此,小松悠一點也不拘泥,她說,投資也是消費行為,有些工作確實需要一定的消費作為基礎,但這個道理和“收入大於支出”的提升財富的核心道理是不矛盾的,兩者可以同時存在。

          低消費現像的興起,可以被看作收入不高,或是有買房、育兒等社會壓力的人,為了在既定的條件下更從容地生活,通過攥緊日常中的每一筆錢所做的努力;也可以是經濟騰飛後的年輕人對於清醒消費的一種回歸,拒絕被欲望裹挾,遵循“省錢而不降品位,省錢而不失時尚,省錢而不減體面”的消費觀;當然也可以是眾多中國年輕人受世界形勢的變動不居影響下的謹慎自保。

          “在嚴峻的就業市場和強勁的經濟下行壓力下,年輕人的不安全感和不確定感是他們從未經歷過的。”香港大學商學院金融學講座教授陳志武說。

           

          潮流的背後也許是必然


          這種現像也得到了中國市場研究集團(CMR)董事總經理本傑明·卡文德(Benjamin Cavender)的關注:“我們已經在這裏繪製了16年的消費者行為圖,在(新冠衝擊)那段時間裏,這(節儉)是我見過的年輕消費者最關心的問題。”

          今年前八個月,中國家庭新增銀行儲蓄總額為人民幣10.8萬億元(合1.54萬億美元),高於去年同期的人民幣6.4萬億元。除了潮流之外,這背後可能確實存在更深層的原因。

          根據兩項行業調查,一些年輕人被迫減薪,例如在零售和電子商務領域。在線招聘公司智聯整理的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個月,中國38個主要城市的平均工資下降了1%。因此,一些年輕人寧願儲蓄也不願揮霍。

          有意思的是,這種在網友們的吹捧和分享省錢技巧下勃然興起的低成本的生活方式,被外媒觀察者懷疑會對中國經濟構成威脅。因為疫情,中國今年第二季度GDP同比增長0.4%,“勉強避免”了經濟收縮。而十年來,消費支出在中國GDP的佔比僅為一半以上,與發達國家有一定差距,通過消費支出拉動經濟增長一直是中國經濟結構性轉型的目標。

          目前,中國的經濟正在緩慢回升。針對人們儲蓄意願的上升,中國人民銀行官員在7月份表示,當疫情緩解時,投資和消費意願將“企穩回升”。中國7月份零售額同比增長2.7%,8月份回升至5.4%,儘管仍遠低於新冠疫情前2019年大部分7% 以上的水平。

           


          經導全媒體矩陣
          經典時刻
          總編輯話你知
          識港--在這裏認識香港
          《經濟導報》電子雜誌3528期
          新時代新征程
          經導系列雜誌-《中國海關統計》
          《經濟導報》經典版面
          激情小视频在线观看

            <dd id="fakg2"><track id="fakg2"></track></dd>

          1. <em id="fakg2"></em>
              <tbody id="fakg2"><center id="fakg2"></center></tbo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