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 id="fakg2"><track id="fakg2"></track></dd>

    1. <em id="fakg2"></em>
        <tbody id="fakg2"><center id="fakg2"></center></tbody>
        1. 往期雜誌查閱
          按總期數:第
          按年份期數:
           首頁 > 博雅論道 > 正文
          連載②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研究 —以制度開放促進高標準創新市場體系建設(2021)
          Research of "Mass Entrepreneurship and Mass Innovation"--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 Standard Innovation Market System through Open System (2021)
          ■ 藝衡 [第3527期 2022-09-30發表]
          (接上期)
           

          一、中國主要城市雙創發展現狀評估


          我們在借鑒聯合國(UN)創業政策和經合組織(OECD)創新政策評價指標體系基礎上,進一步參考歐盟委員會《歐洲創新指數記分牌》、美國《矽谷指數》、GEDI《全球創業指數報告》、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國家創新指數報告》等國內外評價指標和方法,並結合我國雙創城市特徵和雙創發展實際,構建了包含環境支持、資源能力、績效價值三個維度9項二級指標和30項三級指標的中國雙創城市發展評估指標體系。

          在評估方法上,我們採用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所使用的支撐(Support)、能力(Capacity)、價值(Value)三元評價體系方法。創新環境為創新創業提供基礎支撐,由制度環境決定的創新要素的自由配置環境,是生存和發展的條件和基礎,是雙創的制度性土壤;創新資源體現一個社會的創新能力,強調本地區高效調動和使用各類公共和私人部門資源的能力,以期持續創造經濟和社會效益;創新績效體現本地雙創資源投放價值,反映創新創業資源投入產出情況和經濟效用成果。

          這一指標體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個地區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現狀,評估其創業創新活躍程度和發展潛力。環境評估指標主要包括市場結構、產業基礎、制度文化和配套支持四個方面;資源評估指標主要包括人力資源、載體資源、資本投入三個方面;績效評估指標主要包括產業績效和可持續發展兩個方面。我們選取深圳、上海、北京、廣州、武漢、杭州、蘇州、西安、成都9個國內區域主要城市的雙創發展現狀進行比較,分析國內雙創發展環境下主要城市雙創發展的優勢和不足。

           
           

          (一)創新創業環境


          環境支持的表徵指標主要反映決定創新創業的外部環境因素、政策制度影響、基礎配套條件等情況。主要指標包括市場結構、產業基礎、制度文化以及配套支持。

          1.市場結構

          (1)民營企業比重

          深圳在企業所有制結構構成方面的優勢顯著,民營經濟活躍度更高。2020年,深圳國有企業和集體企業佔法人單位的比例低於1%,成為九座主要城市中公有制企業比例最低的城市。北京(6.21%)、上海(4.29%)、西安(3.19%)、廣州(4.8%)、杭州(5.33%)、蘇州(5.45%)、武漢(8.97%)、成都(9.13%)的公有制企業比重均顯著高於深圳。深圳作為改革先行之地與對外開放窗口,市場經濟活力旺盛,為創新創業的發展貢獻了優良的環境。

           

          九座城市的民營企業佔比均有提升,市場經濟保持了活躍的態勢。其中,成都民營企業比重年均複合增長率上升2.11個百分點,升幅最大;其次為武漢,上升1.45個百分點,深圳(0.09)、北京(0.50)上升幅度較小,在0.5個百分點內;上海、西安、蘇州、杭州分別上升0.59、0.68、0.73、0.85個百分點。整體情況表明各大城市中民營企業佔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創新創業氛圍得到了提升。
           

          (2)小微企業比重

          小型微型企業的蓬勃發展是市場經濟體係日益完善的標誌,也是民營經濟生存與成長環境改善提升的結果。小微企業比重反映了城市雙創活動重要載體的活躍程度。

          成都小微企業比重最高,深圳引領一線城市。九座樣本城市的小微企業佔比均高於90%,成都(98.38%)、西安(98.03%)、杭州(97.82%)、武漢(97.58%)四座城市的比重更是高達97%以上,表現出較高的市場活力。在四個一線城市中,深圳小微企業佔比96.48%,高於廣州(96.43%)、北京(95.89%)和上海(90.98%),近年來深圳市及各區陸續出臺並實施了一些扶持小微企業發展的優惠措施,有效緩解了小微企業較為困擾的融資、用工等問題,留住並培育了一批優質的小微企業。

           

          (3)外商直接投資佔GDP比重

          外商直接投資(FDI)是現代資本國際化的主要表現之一,體現地區的外資吸引力和經濟開放程度。FDI依存度(即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額佔GDP比重),反映地區經濟對FDI的依存程度。

           

          上海最為吸引外商直接投資。從外商直接投資總額情況來看,百億美元以上城市為上海、北京、武漢,上海以202.33億美元排名第一,北京以141億美元排名第二,武漢以111.65億美元排名第三。2020年各一線城市FDI總額情況為:上海(202.33億美元)、北京(141億美元)、深圳(86.83億美元)、廣州(71.55億美元)。

          FDI增速方面,西安引領全國。2015至2020年期間各地FDI的年均複合增長率呈現出了區域分化特徵,珠三角地區的深圳和廣州穩中有升,深圳(5.96%)、廣州(5.75%)均高於全國平均水準(5.05%);西南地區成都出現負增長,為-4.63%,排名位於九市末位;長三角地區蘇州出現負增長,杭州增長微弱,為0.25%;位於中西部的新興發展城市武漢(8.75%)、西安(14.16%)的增長則最為強勁。

           

          蘇州市和深圳市的外資依存度相對較低,各城市增減幅度各異。九座城市的外資依存度指標與上年相比變動幅度微弱,深圳較上年上升了0.17個百分點,成都下降了0.35個百分點,是樣本城市中降幅最大的城市。西安外資依存度較2019年微弱上升0.07個百分點,是九座城市中外資依存度最高的城市。
           

          從歷年一線城市的外資依存度變化分析,2000年以來,深圳、上海、廣州的平均外資依存度一直處於逐步下降階段,這三座一線城市外資依存度下降的趨勢反應了傳統經濟結構中,外資貢獻比例的回落,這同樣在全國平均走勢上得到了體現。而同期相比,北京的變動情況則相對平緩,徘徊在4%上下,自2014年起北京外資依存度開始顯著提升,2017年超過上海躍居第一。上海外資依存度較高,雖在2017年被北京反超,但在2019年後回歸至第一水準。深圳、廣州近年外資依存度低於上海、北京,二者差距不斷縮小,廣州外資依存度略低於深圳。
           

          總體來看,國內各大城市對外資依賴程度呈降低態勢。首先歸因於日益壯大的國內資本對國外資本存在一定的擠出效應;其次是歷經四十年來的開放,我國自主研發技術水準對於引進先進技術的替代;最後則是由於國外資本仍然受限,外資缺少開放且便利地參與新經濟發展的通道。
           
          ▲上海外資依存度較高,雖在2017年被北京反超,但在2019年後回歸至第一水準。圖為3月10日,在上海外灘,遊客從盛開的鮮花前經過。(新華社圖片)


          經導全媒體矩陣
          經典時刻
          總編輯話你知
          識港--在這裏認識香港
          《經濟導報》電子雜誌3528期
          新時代新征程
          經導系列雜誌-《中國海關統計》
          《經濟導報》經典版面
          激情小视频在线观看

            <dd id="fakg2"><track id="fakg2"></track></dd>

          1. <em id="fakg2"></em>
              <tbody id="fakg2"><center id="fakg2"></center></tbo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