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 id="fakg2"><track id="fakg2"></track></dd>

    1. <em id="fakg2"></em>
        <tbody id="fakg2"><center id="fakg2"></center></tbody>
        1. 往期雜誌查閱
          按總期數:第
          按年份期數:
           首頁 > 香港財經 > 正文
          在與海外通關路上邁出跨越性一步 香港入境檢疫正式改“0+3”
          A leap forward in port clearance with overseas Hong Kong immigration quarantine policy officially changed to "0+3"
          ■ 本刊記者?李文慧 [第3527期 2022-09-30發表]

          ▲香港市民因“抗疫疲勞”,已經出現離港“報復式旅遊”的苗頭,留港消費市民會減少,若沒有外來旅客在港消費來“對沖”,零售食肆等就雪上加霜,經營將十分困難。(本刊記者李文慧攝影)

          隨著本港的確診數字漸趨平穩,在平衡多方因素後,9月23日,港府宣布將抵港檢疫規定放寬至“0+3”(即解除酒店隔離,實行三天自主醫學監測,期間可以外出,但不能進入餐廳、酒吧等場所)。本屆政府雷厲風行,敢說敢做,在香港在與海外通關路上邁出跨越性的一步。
           

          放寬入境吸活水防滑坡
          香港再出發


          “0+3”的消息一出,社會各界上下一片歡騰,走到路上,甚至都會聽到有人興高采烈地討論自己的國外出遊計劃。有旅遊網站的航班瀏覽人次較上周同期急增120倍,而國泰航空公司網站更一度出現大塞車,甚至需要排20分鐘才能進入網站,香港快運網站也顯示繁忙,難以搜尋機票價格或訂位。

          香港商界和旅遊業界都歡迎港府放寬入境防疫措施,形容這是踏出對外通關的第一步。香港旅遊發展局主席彭耀佳認為,新的安排可以吸引商務、探親旅客,以及回港人士;當局已積極籌劃重振旅遊業工作,將會適時推動香港旅遊復甦。

          其實香港今年以來經濟形勢愈來愈不妙,經濟因受疫情衝擊而連續兩季收縮,第三季以至下半年GDP增長不容樂觀,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日前已預警,今年財赤可能高逾1000億元;因為入境檢疫政策,旅客卻步,外資因通關不便而將部分人手甚至辦公室撤離香港,競爭對手新加坡更乘勢以入境免檢疫作招徠,舉辦金融科技節,與香港金融科技周打對臺,並推出新政策搶人才、商機和旅客;而且一些大型體育活動如渣打馬拉松、世界龍舟錦標賽亦因防疫設限。

          現在政府公布了本港對外復常的路線圖,航運航空業正準備加班次,早前航空業界流失大量人才,業界希望重新吸引航空公司特別是海外航空公司將航班調動回香港,香港作為國際中轉樞紐,又要活起來了!相信11月的金融科技周等大型國際會議活動也可以如期順利舉辦,大型賽事、展覽也會慢慢回到香港。

          香港屬於開放型經濟,須與世界和內地保持暢通便捷聯繫,不斷引入活水才能保證自身的競爭力,雖有暫時的落後,但港府認真考慮後,把握形勢,及時對外通關,可以再次凸顯香港的競爭力,令國際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地位重煥光彩。

          吃四方飯是香港成功之道,故香港不能一直閉關。在疫情穩定可控的情況下,香港朝向與世界接軌方向再前進,發揮香港聯通世界的應有角色,有利於為社會復常和經濟復甦打開新局面,“鬆綁”後帶來的積極後續效應指日可現。

           

          專家業界建議繼續放寬
          “0+0”吸引遊客


          特區政府上月放寬入境檢疫安排,採用“3+4”,即三天酒店檢疫及四天家居醫學監察後,並未為疫情輸入帶來額外安全風險。雖然切換到“0+3”的新檢疫政策,可能存在疫情小反彈的風險,但也不至於大爆發,不至於到醫療系統受壓,還是在可控制的範圍內的。

          專家認為應盡快進一步放寬社交距離和食肆防疫限制到,否則就算入境檢疫措施改為“0+3”,亦無助吸引遊客來港。因為到訪香港的遊客多屬短途客,如果不可以到食肆或其他消費場所,來港旅遊吸引力便會大大減少。

          另外,香港市民因“抗疫疲勞”,已經出現離港“報復式旅遊”的苗頭,留港消費市民會減少,若沒有外來旅客在港消費來“對沖”,補充這個缺口,零售食肆等就雪上加霜,經營將十分困難,預計業界生意或少兩成。所以要盡快全面放寬入境檢疫,同時要放寬社交距離和餐飲業營業限制,即“0+0”才可幫到恢復香港民生經濟。

          商會也認為,外地旅客訪港可能會因“0+3”的安排下增加,但升幅估計遠遠不及香港市民出境外遊,預料餐飲業將面對新一波結業及裁員潮,希望政府盡快放寬針對業界的社交距離措施。

          香港政府專家顧問、港大醫學院內科學系傳染病科主任及臨床教授孔繁毅說,如果輸入個案佔整體個案比例維持在5%以下,便能有條件進一步放寬,抵港人士只需於指定日子進行核酸檢測,建議無需黃碼安排。

          他認為社會已經有足夠混合免疫,無需太擔心,目前香港單日確診個案維持在5000例左右水平,較兩周前的1.2萬例高峰下降快,預計可能只須數個星期,便能過渡至“0+0”安排。

          此外,當被問到調整防疫措施是否意味著香港已放棄動態清零,改為選擇與病毒共存時,特首李家超強調,港府在抗疫上絕不“躺平”,會盡量平衡風險可控及社會運作。

          他說:“這次的幾項決定,我們的考慮是基於疫情數據分析,包括由海外來港人士傳播風險不高於,甚至是低於在本地社區的傳播風險,並考慮了民生、經濟活動、香港競爭力、入境便利等多項因素。”


          香港“鬆綁”
          無礙商內地復常通關


          有人擔心,與海外“通關”是邁出了一大步,那麼與內地“通關”是不是變得更艱難了呢。

          港澳辦副主任黃柳權日前回應了這個問題,他表示,香港因時因勢調整和優化香港的疫情防控措施,調整是無可厚非,不需要去過度解讀,香港接軌海外與和內地通關並不矛盾。

          對此,全國人大常委譚耀宗表示,檢疫新安排符合、順應民意。他認為本港的放寬入境檢疫安排,不會影響向內地爭取恢復正常通關,強調兩地政策並無牴觸,“我認為兩者的政策不會有什麼矛盾牴觸,因為內地方面也說過,對外方面,香港特區政府是可以處理。”

          的確,香港這次更應該是信心滿滿,做好放寬入境配套安排,確保不會為防疫帶來額外風險,讓通關可有條不紊進行而不會出亂子;若處理得當,可望增加內地與香港恢復通關的信心,這樣才能令香港發揮其聯同海外和內地的國際聯系人角色。

          工聯會會長、立法會議員吳秋北亦表示,歡迎特區政府放寬入境限制。他指出本港經濟受疫情影響,社會各界均期望盡快復常,同時希望特區政府創造條件與內地正常通關,“我們(工聯會)不斷收到有市民對內地通關的訴求,甚至有市民哭訴很難返回內地,(復常)通關的過程亦很不順利。我們都要努力創造有利條件,令內地通關名額逐步提升。”


          經導全媒體矩陣
          經典時刻
          總編輯話你知
          識港--在這裏認識香港
          《經濟導報》電子雜誌3528期
          新時代新征程
          經導系列雜誌-《中國海關統計》
          《經濟導報》經典版面
          激情小视频在线观看

            <dd id="fakg2"><track id="fakg2"></track></dd>

          1. <em id="fakg2"></em>
              <tbody id="fakg2"><center id="fakg2"></center></tbody>